首页 女生 青春 爱字研究

第七十九章 山区支教

爱字研究 冕玺叶 2438 2022-08-17 03:45

  

  在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里,高原是唯一一个没有家室的老师。

别的老师都是拖家带口,生活的负担相对沉重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家务事,一下班就身不由己。全校只有高原是一人吃饱饭全家不饿。

所以,不论是厂部抽调人帮忙,还是教育系统来抽调人,这外出帮忙的任务都会落到高原的头上。高原也乐意这样到处跑一跑,多多接触些外单位的工作人员。自己虽然是本地人,却处处人生地不熟,多跑跑腿,多接触些单位会多认识几个人、多认识几个老乡、或许能多联系上几个失联的老同学,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。

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,要从娃娃抓起。市教育系统很重视全区的教育工作,特别对偏远落后地区,经常展开扶贫支教活动。经常派优秀教师深入下去,开展示范性教学指导,为当地教师指明航向,为落后地区的学生树立远大目标。

这年春末夏初,教育局又组织一支教师队伍,到半山区去示范教学,为期一周。高原和一名女教师余芝姬被分配到一组,到南城市的西部半山区白山镇中学去示范支教。

白山镇中学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很差。好多学生要爬十几里的山路来读书。所以,这里的作息时间很不正规。冬天,他们都是一口气上完几节课就放学。因为天太短,要给同学留出回家的时间。既是这样,也仍有同学要摸黑走山路。

夏天天长,也要考虑学生的体力,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。所以,他们是上午上课晚,下午放学早。把中间的时间集中起来,加以充分利用。

外地老师没有人愿意在此任教。本地老师愿意留在这里的,往往是有一个脱不开身的家。

一到晚上,学校往往是空无一人。学校有个看门人,也常常是把校门一锁,回到自己家里去睡觉。

余芝姬老师已经三十多岁了,还象个十七、八岁的大姑娘。她那接近一米七的身高,窈窕身材,凹凸有致,让人过目不忘。她来自市建筑公司职工子弟学校。

到白山镇支教的第三天,余老师就病倒了,因为水土不服。但她很要强,要坚决完成一周的示范教学工作。她说她现在代表一个单位、代表教育系统,为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明天,她能多进一点力就多进一点力,决不能半路就退出战斗。

高原和余芝姬两位老师,很受山区孩子们的欢迎。他们分分秒秒不离这二位老师左右。老师的内才外貌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。他们比往日到校的时间更早,又比往日回家的时间更晚。这一切,都是自发的。他们也十分珍惜这一段时间。老师给他们带来了知识,带来了大山外面的信息,也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动力。要走出大山,就必须不怕吃苦,就必须有知识。要有知识,不光是要下苦功夫,还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,这样才会事半功倍。

为了感谢来自大山外来支教的老师,这些山区的孩子们,都是带着山货来上学。在课间的时候和老师共享土产品的美味。他们知道,老师不会接受他们的任何物品,就利用课间聊天、吃点山货,略表寸心。学生们的深情,也鼓舞着生病的余老师。

下午,学生放学了,学校只剩下高原和余芝姬老师。热心的高原不能看着生病的余老师放手不管。他陪在余老师的房间里聊天,从精神上给予安慰。

这时的学校格外的清静,静的让你身上发冷,静的能让你心里发虚,静的让你胆小,仿佛进入一个真空的世界……

人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:高度的热闹就成为噪音,能让你心烦意乱,神不守舍;过度的清静也能刺激你的每一根神经,偶然传出一声鸟叫,也能吓出你一身冷汗,让你恐惧万分。

高原必竟是个男人,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余老师大得多。余老师必竟是个女人,心里承受能力有限,一到夜晚,她的每一根神经都是崩得紧紧的。她是第一次进入这样的半山区,若是深山区,余老师都不敢想象那又会是个什么样的景象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高原很体谅一个孤身女人的感受。他怕余老师精神崩溃,神经错乱,那可是一辈子的不幸。

“余老师,给家里挂个电话吧,说说你现在的情况。”

高原明白,人在危难、生病的时候,听听家人的声音,也是一种安慰、也是一种鼓励、也是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。

高原关心余老师的身心健康,提出了建议。

余老师苦笑了一下,她看看高原那体谅亲切的目光,开口直言不讳:

“谢谢高老师。我是个孤儿,上无父母。我是个单身,没有家室,我能给谁挂个电话呢?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