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
“怎么会这样?!”韦沅惊讶道,难以置信的看着这种模样的逸尘子,她明明已经牵引了大部分的因果,怎么会……
来不及想太多,韦沅急忙将逸尘子几处重要的经脉用牵引福运包裹着,还好她有了不少法术的记忆,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。笔・趣・阁xs.062m.com
按照记忆中极速救治的方法给逸尘子挡住了死气的侵入,然后用大量的贵气来抵挡那些蔓延的死气。
做完这些韦沅又跑了出去,现在必须先去看看天阙子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,要不然逸尘子这个模样根本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
天阙子疯疯癫癫的大叫,外面的人听见了也不敢进去,可能因为他的因果都换到了韦沅身上的缘故,这时候天阙子好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人,在这世间没有任何的因果,以后想要得到因果也是比较困难。
“你,这下还有什么手段?!”
天阙子看着韦沅,眼泪都笑了掉下来,韦沅这才发现他根本没疯,只是接受不了这种结果,所以从心里面在欺骗自己罢了。
韦沅冷哼一声,侧身上前,天阙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抓住了他的手,天阙子所有的命数在这一刻全都清清楚楚的摆放在韦沅面前。
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,出生于山北的一个小村子里,家里面兄弟姐妹极多,加上有一年旱灾,
收成不好。
那时候正好有一个行脚商人从南山来到这里做生意,路过他们那儿的镇子,天阙子的父亲不知道听谁说,那行脚商人这次来是想买一个小孩子……
因为家里面没有生养孩子,也找了许多大夫看过,这些年才定下心来想着干脆过继一个族里的孩子算了。
可是族里面的兄弟姐妹都和豺狼似得,全都盯着他的家产,这么挑挑捡捡就到了这时候都没找到孩子。
这一路上那商人病了一场,想要找个孩子的心越发强烈了,所以才在镇上就开始相看起来。
天阙子的父母商量了一下,其他孩子看起来傻乎乎的,怕是去了大家族里会被欺负,只有天阙子从小就机灵懂事,肯定惹人喜欢,所以就把三岁的天阙子送给了那商人。
没有要钱,所以就不是买卖,只想着减少一个孩子能少一点花销,那孩子去了富裕家庭也比跟着他们好。
本以为那个行脚商人家里有钱,以后天阙子定然不会受苦,没想到那行脚商人家里面儿女齐全,这次是为一个远亲找孩子的。
那行脚商人的远亲家里比天阙子家更穷,在那山的后面,只能靠打猎为生,逢年过节都吃不上一顿好的,再加上为了找个孩子又把积攒了的钱都给了那商人,所以更是穷困。
三岁的天阙子已经有些记忆了,只是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跟着这么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人离开,即便他哭的眼睛疼,爹娘也没有来找他,反而会被那漂亮衣服的人打。
后来天阙子就学聪明了,不哭不闹,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,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。
那时候天阙子觉得好像走了很远很远,然后那漂亮衣服的人把他丢给了一个很像父亲的人面前,只是那人比父亲更黑一些。
担心被打,所以天阙子不哭不闹的就跟着那人走了,他一直记得,才到门口的时候一个笑得很漂亮的女人就跑了出来,拉着他上看下看的。
后来那女人还给了他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,天阙子开始喜欢这个地方,尽管每天只能吃会让嗓子疼的粮食,可是他还是喜欢这里。
以前他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,他的这里都是哥哥姐姐穿了再留给他穿的。
在这家里没有哥哥姐姐,不会被推到摔在地上,也没有弟弟妹妹整天哭,家里面只有他一个小孩子。
不用像以前一样还把草搓在一起,也不用跟着哥哥姐姐们去拣牛粪,每天都快活极了,只要那个像父亲一样的人回来就有东西吃了。
天阙子一直都记得自己是从山那边来的,可是看这两人以为他忘记了,说他是他们的亲生儿子,天阙子也装作完全记不得的模样,只有这样,才能得到新衣裳穿,去集市上吃好吃的。
他渐渐地长大了,有点像个小男子汉了,心里面也认定这两人肯定才是他的亲生父母,只是小时候被山那边的人家领去养了,现在终于找回来了,要不然怎么会对他这么好?!
母亲给他用兔子皮做了帽子,暖和极了,父亲还给他找来尾巴长长的野鸡,用漂亮的尾巴做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似乎从那时候他就有当术士的潜质了。
生活如果这样过下去肯定很好。
可是有一年,天阙子十岁的时候,母亲不知怎么就得了重病,整天只能躺在床上,再也不能给他做漂亮的帽子和鞋子了。
父亲好像也整天在为钱财奔波,经常好长时间都不在家,只有他能熬药做饭给母亲吃,那年冬天,熬了大半年的母亲终于没熬过去,去世了。
下葬的时候,天阙子觉得自己好像终于松了一口气,以后再也不用闻那难闻的药了,只是可惜不能戴暖和的帽子,穿漂亮的鞋子了。
天阙子没有意识到母亲对父亲竟然是如此重要,在母亲去世后,父亲好像被人抽干了力气,再也不能一脚就踹死一只野狗了。
经常去山里面,一整天才能带回一直野鸡,或者一只野兔,有时候还会空手而归,像以前做陷阱抓到熊瞎子的事再也没有了。
只是还好,尽管没了力气的父亲依旧能找到一些吃食,天阙子就安安静静的在家里等着他回来,那时候他就在期望,父亲永远都不要死,也永远都不要老,就这样下去就好……
可惜天不遂人愿,没两年父亲就躺下再也起不来了,临终时又求了那个穿漂亮衣服的商人,让自己能够跟他混一口饭吃,所以自己就这么就成了那小少爷的小跟班。
那小少爷是个凶狠的,经常仗着自己身边有几个护院就四处欺霸乡邻,镇上的人没有一个不讨厌他的,只是奈何他有个做大生意的爹。
镇上也有许多家境殷实的人家,也有那么几个看小少爷不顺眼可是又不敢动手的,后来他去当了小少爷的跟班,那些人好像突然就找到了一个宣泄口。
那时候自己刚好十多岁,又没有经历过世事人情,对于那些人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才好,所以,那是他最黑暗的一段时间。
镇上张家的人带了十几条狼狗,趁着他出门给小少爷买东西的时候就把狼狗放开,你永远无法想象,十几条凶神恶煞的如同狼一样的狗狂奔着冲你龇牙咧嘴,那种场景天阙子至今不想回忆起来。
还有李家的少爷带人挖了一个坑,里面装满了污秽,表面用稻草和薄土盖上,故意一步一步的向他逼近,他一退后,就掉在了坑里面。
他在坑里看着那些污秽,听着外面的人嘻嘻哈哈的笑声,突然有些愤恨,愤恨他的父母为何要离他而去,让他遭遇这种苦难。
那些个小少爷平时一个看一个不顺眼,没想到为了对付他竟然全都距离起来,就连他侍奉的周家少爷也乐呵呵的加入了那个战队,好像完全忘了,自己是因为他才开始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。
天阙子跑了。
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,负责看守他的护院忘记了锁门,他从那个小小的像柴房一样的屋子里偷偷的跑了。
大门侧门都是不敢走的,不过在西北侧门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洞,平时周少爷总是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从那个洞里爬出来,以至于天阙子这时熟门熟路的找到了那个洞。
天阙子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儿,只想着要离开这个地方,刚开城门的时候混在人群中偷偷的跑了。
好像天阙子从这时候就开始时来运转了,他先是远远跟着一支去京都的商队,免得自己走错路,或者遇到什么人。
一路上他也勤快,遇到商队歇脚的时候他就跑去打水烧火,帮着那些做饭的妇人做事,那两个妇人看他可怜,会在商队的人吃完后,给他一块饼子什么的。
后来商队的人好像渐渐习惯了这么个小子,他也不用老远的跟着了,而是已经混入商队中和那些妇人汉子边走边说话,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一起吃饭。
快要到京都的时候,天阙子心里失落极了,到了京都他就要离开这支商队了,也不知到时候该何去何从。
听说京都里不允许他们这种流民存在,晚上是有武侯来查的,要是没有回坊里的人会被抓起来……
正在天阙子又担心又害怕的时候,就到了城门口。
几个城门卫正在挨个儿的检查,对领头商人拿出的文书看了又看,最后冷哼一声怒骂道:“你这商人可真是不着调,文书里说了三十七人,怎么现在多了一人?”
以前去其他城市的时候也有检查的人,但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问题,严厉是天阙子对这个陌生又宏伟的城市的印象。
那商人急忙鞠躬又道歉,转头冷面呵斥着天阙子:“小子,都跟了我们一路了,现在还不快快离去……”
天阙子似乎呆住了,其实他是在愤怒,没想到这商人到这儿就这么把他丢下了,以后他可要怎么办才好?
正想着,一个穿着蟹壳青杭绸的中年男人赶着一辆马车上前了,看那些城门卫突然变得恭敬的态度,天阙子就知道这不是个简单的人物。
“少爷,老奴来晚了,这边请……”
那中年男人在人群中看了一会儿,竟然恭恭敬敬的冲天阙子作揖,这么多年被人欺辱的时间,已经让天阙子变得喜怒不形于色了,在这一点上,或许很多成年人都及不上他。
正好没地方去,不如跟了他!
于是天阙子在一众人惊讶悔恨懊恼等各种眼神的注视下,上了那辆三匹马拉的马车。
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天阙子如此喜欢到处游历,却又不说出自己身份的原因,仅此一次,他就已经爱上了看见别人后悔懊恼惊喜的眼神。
天阙子让自己尽量看起来比较熟练,端着的身子有些僵硬,可是他的心却跳得很快,慢慢的根据男人的示意上了马车,坐在马车上的他终于轻轻的松了一口气。
天阙子摸了身下不知道什么皮毛制成的毯子,还有那用金丝绣成的漂亮的花,桌上摆放着小块的糕点,那小小的瓷器上勾勒出竹林的形状……
这一切都让天阙子觉得是那么美好,同时天阙子又十分紧张,要是到了目的地,被人发现自己是假的,那该如何是好?
最好就是连那家当家做主的人也忘记了他们要接的真正的少爷是谁,这样他就能冒名顶替的活下去了。
路程好像有些远,天阙子肚子咕咕直响,从早上吃了半个干饼之后,他就再也没有进过食。
天阙子眼睛紧紧的看着那玲珑小巧的糕点,鼻子开始贪婪的呼吸那糕点的香味,这样好像能减轻一些饥饿。
外面赶车的男人从他上车后就一言不发,只知道挥着鞭子赶马,马蹄落在地上发出哒哒哒的清脆的声音。
天阙子眉头微微皱起,眼睛盯着那块不知用什么材质制成的车帘,好像这样就能把不耐和愤怒传达给外面的男人似得。
天阙子瞪得眼睛有些疼,可依旧没有得到任何的反应,他放在腿边的手紧紧的握起,以此来抵抗饥饿带来的痛苦,他曾经不止一次这么做过。
或许是因为时间过了的缘故,天阙子感觉自己真的不那么饿了,只是手脚有些冷,整个人也没什么力气,天阙子知道,这些症状只要吃了饭就会消失的。
天阙子靠在软软的落枕上,迷迷糊糊的睡着了,梦中他被带到了皇宫,那高高在上的皇上亲自接见了他,因为自己是他流落在民间的孩子……